从古至今,热衷“上天”的年轻人络绎不绝,风筝、热气球、飞艇、飞机、滑翔机……再到如今的无人机,任何一样都能轻易勾起人类的冒险基因。一架无人机背后很可能裹挟着多种意义,有军事的神秘感、工业的科技感、消费的炫酷感。
十几年前,无人机距离普通人尚可望不可及,彼时军用无人机几乎占了整个天下,民用无人机的占有率还不到10%。这两年,情况明显反转,无论是汪峰用无人机为国际章送上8克拉的求婚钻戒,还是各大城市成群航拍与绚烂的灯光秀,都是民用无人机在起飞的最好印证。
差不多十年时间,国内民用无人机飞速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会达到968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约为350亿元,民用无人机近620亿元。换句话说,千亿级市场里,民用无人机将占比六成以上。
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2021年无人机相关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资本方面,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融资千万元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家,其中,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
漫天轰鸣,无数目光都在等待民用无人机起飞。
绕不过消费的坎儿?
不可否认,点燃外界对无人机的亢奋情绪往往就在一瞬间,很早之前,各大科技公司就喜欢在空中展现自己的无人机实力,甚至慢慢演变成一场明争暗斗的攀比赛,从数量、图案到阵型方式,处处有技可炫。
2016年,英特尔用100架流星无人机在空中编队飞行,创造了无人机表演记录。2018年,英特尔再次在平昌冬奥会上刷新“同时放飞数量最多无人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共计有1218架。
同年,亿航在西安城墙上用1374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各大公司似乎在无人机表演上格外较真,仅仅隔了三个月,英特尔再次在加州佛森同时放飞2018架无人机。
这一纪录很快被俄罗斯打破,2020年9月3日,圣彼得堡市上演2200架无人机高空表演,紧接着,全球各地的科技公司在打破无人机纪录上堪比小学生打架,国内大漠、穿越千机、高巨创新也相继登场,成绩分别是3051、3281、5200。
这一场场斗气似的较量,也在无形之中将民用无人机的尴尬完美演绎。绕不过娱乐消费是民用无人机目前最难以启齿的痛点,尤其是相比工业来说,Frost&Sullivan 的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83.33 亿元、151.79 亿元。
尽管整个民用无人机市场,工业级只占了不到35%,看似消费市场一片利好,但实则后者才是鸡毛不少。
往深处探究的话,消费领域随着市场价格、受众群体都在持续成熟化,产业链配套、硬件成本的门槛就越来越低,时至今日,注册名称中直接含有无人机字样的公司有474家,近三年内成立的为439家,占比93%。
事实上,我国无人机行业在某种角度上对比十分割裂,一方面,2015年以来,私营无人机企业融资总额,中国以2.62亿美元排在第一位,市场份额上,光大疆就占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70%。
而另一方面,沉迷于航模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消停过,各大城市一度流行起来的航拍反复滋润着炫酷的飞行文化,消费无人机只增不减,但大大小小的创业者入局,很快便使这个市场露出了疲态之态。
暂且不论头部品牌的炸机事件屡见不鲜,2019年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无人机赫然在列。更关键的是,行业目前的产品保障体系远远跟不上上游扩张,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无人机消费者整体维权率偏低,其中,维权不成功的用户高达48.3%。
反观被屡屡唱衰的工业方,虽然工业无人机还处在爆发积累前阶段,但生产力注定赋能领域无限想象空间,比如黑龙江无人机播撒作业就已超过6000万亩次。更何况,与消费市场不同的是,工业无人机更加侧重飞机的飞行技术与行业应用,这也就意味着不少想入局的创业者在缺乏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只能望尘莫及。
可以说,民用无人机成也消费,败也消费。就目前看来,不少企业正在试图绕过消费市场,毕竟这一领域还有大疆,就算想继续困守,出头之日也分外渺茫。
本文转自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
|